{$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金币骗局再追踪
作者:志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538  更新时间:2009/3/28 17:15:16  文章录入:赵志国  责任编辑:志国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2009年3月27日晚播出继续揭露所谓“范曾金币”欺诈消费者的节目:“金币骗局再追踪”,继续引发集藏爱好者的强烈关注,以下是节目实录:

    范曾十二生肖假金币诈骗近亿元,曝光后骗子公司竟安然无恙

    我们在3月21日的节目中,对市场上热销的范曾十二生肖金币大全套进行了报道,这套标价18800元的金币收藏品,在多家知名媒体上打出大幅广告推销,宣称每套金币和纯金画卷耗用了68.6克纯黄金铸造,但是,我们找到权威机构鉴定发现,每套藏品的实际含金量竟然少了一半,只有34.6克,特别是宣称含金量为35克的纯金画卷,其含金量仅1克。一些消费者在看了我们的节目之后,纷纷找到经销商要求退货和索赔。
    唐女士在收看了我们的节目之后,第二天就带着购买的“范曾十二生肖金币”来到了我们栏目。
    唐女士:“看完这个报道之后,我觉得太可恨了,所以我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我要维权。”
    唐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在去年12月16日看了北京一家报纸的广告之后,才确定要购买这套金币的。
    唐女士:“我是看了这报纸之后,因为比较信任北京报,还有他在美术馆里面卖,也相信美术馆了,一看是范曾的画,也比较欣赏,所以基于这几个原因之后才买的。”
    在购买之后,唐女士看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鉴定证书,这让唐女士更加坚信这套“范曾十二生肖金币”是货真价实的收藏品。
    唐女士:“它的鉴定证书也都有,包括监制的证书,包括收藏证明,它还有北京市的还有公证书,所以我才买的,要不然是不会买的,骗人骗的太深了,一般老百姓是弄不太明白的,因为有这些东西,大家一般讲就比较信任他了,不会说再产生怀疑了,所以才下决心去买它的。”
    看来炮制范曾十二生肖金币大全套的企业,确实骗术高明,有媒体的宣传,还有各种鉴定证书,甚至一些鉴定机构和公证部门也被拉进了这个圈套,受骗上当的唐女士决定为自己讨回公道,要求退货,并给予赔偿,她能如愿以偿吗?一起来看看唐女士的索赔经历。
    记者跟随唐女士再次来到了中国美术馆的书店,记者在这里发现,原来摆在橱柜里的“范曾十二生肖纯金大全套”的样品已经被撤掉,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这里接待前来退货的消费者。
    销售人员:“你要是退货的话我现在可以整套退给你,你的原价我们陪给你,我们现在处理这个也是给客户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这个事情,赶快处理完这个事情我们也是一个积极的态度,如果我要是不负责任,我没必要站在这,我走了你也没办法,找我一样的,所以说我现在还是对你很负责,你哪里损失了我整个就赔给你。”
    尽管这些销售人员告诉唐女士,他们可以当场退还18800元,不会让唐女士损失一分钱,但是却难以消除唐女士被欺骗的气愤之情。
    唐女士:“你骗我,把我骗的,告诉你吧,你要到消费者协会你得双倍返还我,你这有欺诈行为,所以你要绕了我这一次,绕了你这一次,心里不平衡,这就没有什么补偿吗?”
    销售人员:“我们现在是没有,因为确实是我们这个公司的话,我们这个公司不是特大,假如说你补偿的话我们赔偿不起,假如补偿你那后面来退的我们根本没钱退了。”
    在唐女士和这些销售人员的交涉中,他们一再说明,他们也是十二生肖金币的受害者,是供货商欺骗了他们,但是当记者询问,这些金币和金箔画卷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几个销售人员的说法却不一样。
    记者:“你们这个东西是从哪弄过来的?”
    销售人员:“因为我只知道是香港金币总公司做的,又不是我做的,我哪知道,香港什么金币总公司,金币制造有限公司,就写在上面的。”
    这个接待唐女士的男子称自己是中海福文化公司的业务经理,专门过来负责消费者的退货问题,记者也了解到,这个设在中国美术馆书店的销售点就是中海福文化公司的,但是在唐女士给记者提供的发票上,公司名称却是“北京汉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记者通过北京市工商局的企业查询系统进行查找,但是输入“北京汉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名字之后,却没有查询到任何信息,那也就意味着根本没有这个公司。
    “你这根本就是假章。”
    “这个章是我们是,那个我们以前和他那里也买些东西,当时是在去年那个时段,我们的发票机坏了,然后可能催发票催的急。”
    “那你不能给我盖一个假章。”
    “从那里代开的,可能是他们那边搞的。”
    “让更让我生气。”
    “你生啥气?”
    “那到时候我找这个单位,这单位根本没有注册,没有登记,肯定就是假章。”
    “那个中海福你去查查,这肯定没问题的。”
    “中海福我倒不知道。”
    中海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记者无从得知,但是记者之前在询问其他销售人员公司的地址在哪里时,他们却显得遮遮掩掩,根本不告诉记者公司到底在哪里。
    记者:“你们公司在什么地方?”
    销售人员:“这个我不清楚,我只是今天过来给你办理退货。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记者:“你是这个公司的员工吗?”
    销售人员:“是这个公司的。”
    记者:“但你们公司地址在哪里你知道吗?”
    销售人员:“就是在咱们北京。”
    记者:“你们平时上班在哪上?”
    销售人员:“我们现在就是来处理退货这个事情的,所以说其他的问题,我们都不是,不要再问太多的好吧。”

    范曾十二生肖金币被圈内人称做“垃圾”

    唐女士在对“范曾十二生肖金币大全套”藏品索赔的时候,发现假中有假,在中国美术馆书店出售金币的中海福文化公司竟然还使用了假发票,一旦这个销售点人间蒸发,买了假纯金藏品的消费者都不知道到上哪里去找这些子虚乌有的文化公司,那么,中海福公司又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它在这个金币骗局当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记者通过北京市工商局的企业查询系统,找到了“北京中海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信息,这是一个注册资金30万元、经营广泛的文化公司,而它的注册地址就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城园一区20号楼A座的2707号,在查找到地址之后,记者来到了方城园一区。
    记者:“方城园一区20号楼在哪?”
    门卫:“方城园哪有20号楼,没有20号楼。”
    在方城园的几个门口,门卫都说方城园一区根本就没有20号楼,也没有18、19号楼,难道中海福公司的地址是假的?记者决定再到方城园一区的居委会问一问。
    记者:“我跟你打听一下,我们找20号楼。”
    居委会工作人员:“没有20号楼这儿,这儿哪有20号楼。”
    记者:“但是这个公司注册是芳城园一区20号楼A座27层2707。”
    居委会工作人员:“20号楼是不是17号楼,17号楼吧,出门,出去,就这个楼里边。”
    记者:“公司是不是很多都在这里?”
    居委会工作人员:“这里都是公司。”
    按照居委会大妈的指引,记者终于找到了方城园一区17号楼A座,在27层的2707房间,正是北京中海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不过记者发现,上面还有一个公司名字,叫“北京金泰华包装制作有限公司”,在购买“范曾十二生肖金币”的刷卡单据上,收款方正是这个金泰华公司。
    北京中海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们领导没在,你要让我说什么呢,我怎么说啊,因为这个事也不是我干的,不是我做的。”
    这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是公司法人的妹妹,专门负责同各个加工厂的联络,于是记者向她询问金币和金箔画卷是从哪里制作的。
    记者:“你是管工厂的,那套金币是在哪印的?”
    北京中海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不知道。”
    记者:“你不是管工厂吗?”
    北京中海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管工厂不是这个活,比如说其他的小活。”
    自始至终,这个自称是公司法人妹妹的人不肯告诉记者任何有关金币的事情,那么一个正常经营的公司,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工商登记地址变成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楼号呢?
    北京中海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个是在公安部门登记的17号,应该是15号,不知道怎么登记的,它就改成17号楼了。”
    到底是公安部门弄乱了楼号,还是中海福文化公司故意登记一个错误的地址,也许只有他们心里最清楚,不过,按照工商登记的规定,公司地址变更要及时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他们为什么不及时更改呢?
    在中海福公司无法找到答案的情况下,记者决定寻找鉴定证书上的另一家公司,北京饮兰山房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网站,记者查询到这家公司的地址位于北京市日坛公园,于是记者按照工商登记的地址,在日坛公园找到了这家公司。
    北京饮兰山房公司业务经理刘正:“我们这画是我们的,他们要出就跟出书似的,需要版权,我们就授了一个版权。”
    这位业务经理告诉记者,饮兰山房公司拥有国画大师范曾先生的新绘十二生肖图和五牛图的版权,而且有范曾先生的授权书,记者看到,授权书同意饮兰山房公司使用范曾先生的新绘十二生肖图案和五牛图制作金、银币和金箔画制品等。


    北京饮兰山房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经理告诉记者,饮兰山房公司拥有国画大师范曾先生的新绘十二生肖图和五牛图的版权,并有范曾先生的授权书,记者看到,授权书同意饮兰山房公司使用范曾先生的新绘十二生肖图案和五牛图制作金、银币和金箔画制品,但这位经理还告诉记者,授权后加了什么东西就不知道了,只能根据授权根据国家检测报告说。

    记者:“香港金币总公司他们用这幅画就是你们授权香港金币总公司用这幅画?”
    刘正:“对。”
    记者:“但是授权完之后他外面没改装,加了东西。”
    北京饮兰山房公司总经理徐斗:“这个东西咱们哪知道,我只能根据授权,根据国家检测报告说。”
    在这套十二生肖金币的广告中,宣称是香港金币总公司发行制作,那些销售人员也信誓旦旦的说是来自香港,那么这些金币和金箔画卷到底是不是在香港生产的?我们来看看饮兰山房给记者提供的授权书,这份授权书上明确写着,饮兰山房和中海福文化公司授权深圳华设实业有限公司加工制作《范曾戊子新绘十二生肖彩色纯金币》,每套12枚,每枚2.8克,而在另一份授权书上,明确写着授权沈阳金晨工艺礼品厂加工制作《范曾五牛图金膜画卷》,根本没有所谓的香港金币总公司。
    徐斗:“现在中海福说香港金币总公司跟他们是一块的,那么等于我授权给香港金币公司,签合同也是香港金币公司,好象是,不是中海福,这两个公司我有点想不起来了,因为说的是金币公司,应该跟他们是一回事。”
    记者:“跟这个中海福文化是一回事?”
    徐斗:“对,至少给我的感觉是。”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制作金币和金箔画卷的公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生产金币的深圳华设实业有限公司其实就是一个生产古董钟表及电话的工艺品公司,根本没有资格生产具有货币功能的纪念金币,而生产金箔画卷的沈阳金晨工艺礼品厂,经营范围则是外事礼品、奖牌等产品。
    沈阳金晨工艺礼品厂员工:“咱家能做的主要是奖牌类、奖状这样的,咱们不是可以做金箔画吗,我做不了,那也是我从别人家进来的。”
    在采访中,饮兰山房公司一直认为自己是蒙在鼓里,完全是被中海福公司欺骗,对于整个事情毫不知情。
    徐斗:“这确实是欺骗行为,骗子行为,这是肯定的,但是这个骗子冤有头债有主,谁骗找谁。”
    那么到底谁是这场骗局的设计者,我们来看看这份三方代理销售协议,甲方是饮兰山房公司,乙方是中海福公司,协议中明确写着,《范曾戊子新绘十二生肖彩色纯金币》是甲乙双方共同开发的产品。
    徐斗:“我们之前帮助他设计,帮助那画折子,帮着弄产品的知识产权费,这一切就在里边,再其余的就完全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不管他加35克,再怎么着,就不知道了。”
    在协议中,记者发现只有金币的成色和重量说明,但是却没有金箔画卷的重量说明,而且按照协议的内容,甲方和乙方给丙方的供货价,由三部分组成:1、固定成本1108.05元,2、甲、乙双方开发利润1000元,3、按下单时的浮动金价计算出的黄金采购款。
    “固定成本1108元,甲乙双方开发利润1000元,这就是我们甲乙双方的,也就是说一边500元。”
    另外协议中还包括,开发票部分最高不超过进货总数的20%,这也意味着有80%的产品存在偷逃税行为,而广告内容以甲、乙双方审核通过方可的内容,则说明这些夸大广告是经过甲乙双方审核过的。

    相关部门不闻不问,骗术大行其道

    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揭开了围绕范曾十二生肖金币大全套藏品设置的重重迷雾,不仅金画卷的含金量有假,公司开具的发票有假,公司的注册地址有假,发行方香港金币制造有限公司也找不见踪影。而现在浮出水面的中福海文化公司,不仅欺骗消费者,还涉嫌偷逃税款。然而,更让人纳闷的是,骗局曝光至今已经一个星期了,这家公司却仍然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任何查处,并且就在消费者上门索赔的时候,这家公司还在继续忽悠大家。
    虽然涉及亿元诈骗,但当遭遇消费者双倍索赔时,他们不但拒绝了消费者的正当要求,同时,还拿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只退画,不退金币。
    销售人员:“金卷退七千,很多人他不是金来买的,他是奔着收藏,咱们金币是没问题,也是范增大师授权的,也是他的画。”
    在消费者的索赔中,他们忽悠消费者,范曾十二生肖假金币升值空间巨大,那么,这是否是另一种谎言?记者又来到另一家大型的收藏市场——爱家收藏,在这里找到了最大一家专业经营金银币的商户,向他咨询范曾十二生肖假金币的升值空间。
    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市场商户牛井和:“在我们内行的人当中,就是一个垃圾,在我们叫垃圾品。”

 

    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市场商户牛井和称,在他们内行的人当中,范曾十二生肖金币就是一个垃圾,都叫垃圾品,牛井和告诉记者,首先,虽然正规金币近几年价格都在上涨,但范曾十二生肖假金币根本就不能和这些真金币相提并论。

    牛井和告诉记者,首先,虽然正规金币近几年价格都在上涨,但范曾十二生肖假金币根本就不能和这些真金币相提并论。
    牛井和:“我们没人去理它,也没人去经营它,有好多人说我买了以后,值多少钱增没增值我说我们不知道,那个广告在报纸上登出来以后,我说那个公司又开始骗人了。”
    牛井和告诉记者,范曾十二生肖假金币在目前的专业收藏市场,根本就没人买,虽然有不少消费者带着假金币前来询价,但牛井和也只是告诉消费者,假金币融掉之后打个戒指,也就这点价值。
    牛井和:“在金币上的画,它根本就不值钱,只有他本人实际画出来的一张纸上,这幅画是值钱的。”
    在艺术的名义下,造假企业也获得了惊人的暴利,如果这样的骗局不被揭穿,以每套34克黄金计算,骗子们可以骗到204公斤的黄金,价值4200多万元,而这还没有计算夸大收藏价值所带来的利润,而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范曾十二生肖假金币并不是第一次发行,2007年假金币就曾发行了5000套,每套价格19800元。
    牛井和:“第一批金币有人寻过价,第二批金币也有人寻价。”
    记者:“你给他报的是什么样的价格?”
    牛井和:“我当时问他你是多少钱买的,当时他说多少钱买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增值了我说你永远增不了值。”
    目前,越来越多被骗的消费者纷纷要求双倍赔偿,由于范曾十二生肖假金币没有收藏价值,因此,涉嫌诈骗的企业也开始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销售人员:“我可以跟您考虑,把这个卷重新做一份,用那个宣纸高仿的,然后范曾大师亲自盖的章,到时候给您补一个到时候还退您七千元。”
    根据《人民银行法》和《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贵金属纪念币也是人民币,只能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由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牛井和告诉我们,像范曾十二生肖金币大全套这种由商业机构私自发行纪念金币,不但涉嫌违法,而且这类金币没有任何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就是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藏品这些年却生意越来越红火。
    王邦华告诉记者,涉嫌诈骗的企业,利用消费者知识的欠缺和人性的弱点,极力夸大收藏价值,同时利用媒体的公信力,大量散播虚假广告,引诱消费者上当,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商业模式。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王邦华:“这是借着咱们国家的重大事件,神七飞、天神六飞天这些不法公司,与香港的所谓的金币公司,或者是金币投资公司,制作的假的所谓的金币。”
    除了王邦华介绍的这些,记者在中国金币总公司,也看到这样一些假金币,而中国金币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宝清告诉记者,生产假币收藏品欺骗消费者,隐藏这巨大的利润,正因为此,目前这类案件也越来越多。
    中国金币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宝清:“去年公安部也是通报了,这个三起比较大的这个制贩假贵金属纪念币的案件,从这个近几年来看啊,呈现一种这个多发的这样的一个势头。”
    而在电视广告上,记者也看到,像这样号称有28.44克千足金的金牛和五牛图,为了欺骗消费者,也提供了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和一堆的证书。
    王邦华:“基本上都是假的,为什么说它都是假的,因为没有这样的机构,就算有这样的机构也不可能出这样的证书。”
    王邦华告诉记者,目前之所以骗子能够顺利实施诈骗,原因就是我们的执法环境对骗子太过于宽容。本栏目《王海打假范曾金币》已经播出一周了,但北京中海福文化和饮兰山房两家企业仍然可以拒绝消费者的双倍赔偿,并正常营业,他们使用假发票涉嫌偷逃上亿税款的行为,记者联系相关部门已经4天了,甚至没有人问一下发票号是多少,在北京,这么宽松的造假诈骗环境,实在让人惊讶。
    王邦华:“虚假的产品要想宣传出去,必须通过媒体来做大量的广告,我们虚假广告这块应该是工商部门在管,我们的工商也往往,知道他是虚假广告往往就是罚款,罚完款以后,就不再往下追究,今天罚款明天登,明天登了之后再罚款,罚款、刊登、刊登、罚款,就是这么样的来宣传下去,咱们的虚假宣传品广告,仍然风行天下。”
    而采访中,牛井和也告诉记者,市场环境的治理牵涉多个部门,从过去的经验看,这些部门的工作效率很难让人满意,因此收藏市场、礼品市场的诈骗行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规范起来,所以他也建议消费者,不要过分相信各种媒体的宣传,同时在自己有购买冲动的时候,最好能够多听听家人和行业人士的建议,用理智战胜贪婪。
    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市场商户牛井和:“如果每个消费者能够理智一些,他可能上当的机会就少一些。”

    半小时观察:执法不能“掺假”

    今天,北京中福海文化公司负责人给书画家范曾写了这样一封致歉信。他在信中承认夸大金箔画含金量,误导了消费者,给范曾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负责人在信中透露,夸大含金量原本就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目的是折抵巨额的广告费用。
    这位负责人告诉了我们一个惊人的信息,原来这些年一些媒体上铺天盖地、不厌其烦推销所谓收藏品、高级礼品的广告,带给我们的不是什么实惠,而全都是彻头彻尾的欺诈,并且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一个个骗局不断地在复制和重演。
    一个靠行骗来牟利的行业怎么能大行其道,越来越红火?事实上,除了骗子们设置的重重陷阱,我们看到他们还享受到宽松的环境和很多便利的条件,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赚取广告费,把版面和时段变成了行骗的舞台,质检部门对形形色色伪造的证书视而不见,民不举官不究,工商部门能让虚假的公司注册地址蒙混过关,骗子公司开具假发票也没有受到税务部门的追究。正是在这些或明或暗的漏洞中,这个靠蒙骗欺诈行走江湖的行当迎来了畸形的繁荣,成千上万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稀里糊涂就当了冤大头。
    而当我们对这起诈骗近亿元的假金币报道后,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还没有一个部门过问此事,骗子公司仍安然无恙。面对这些骗子公司,我们并不缺乏法律武器,现在看来,比虚假宣传和假冒商品更让人担心的是,我们在执行法律中究竟有没有掺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