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金库兑换券
1944年1月8日,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该支队主要活动在浙赣线,金华、萧山线两侧.为军需,1945年1月,该支队发行了金库兑换券面值三种,流通于金萧游击区. |
拾元 |
1945 |
额 |
绿蓝 |
56×113 |
150-350-500 |
伍拾元 |
1945 |
五星锄头穗 |
棕黑 |
79×124 |
700-1300-2000 |
壹百元 |
1945 |
锄头.稻穗 |
棕蓝 |
74×127 |
600-1200-2800 |
浙东行政公署金库兑换券
1945年1月21日,在浙江四明山区重镇梁弄成立浙东行政公署,行暑下设财经处.于1945年5月发行"浙东行政公署金库兑换券"两种,作为军政单位提取现金的凭证,又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流通与支付手段代替货币职能的代用券. |
伍元 |
1945 |
额 |
蓝边红字 |
68×126 |
2600-6500-9000 |
拾元 |
1945 |
额 |
蓝边红字 |
82×148 |
3000-7000-10000 |
浙东银行币
1945年4月1日,在浙江余姚县梁弄成立浙东银行,由浙东行政公署副主任吴山民任董事长.印发"浙东银行币"面值六种,流通于浙东行暑辖区内.浙东银行下属余姚、上虞、三北支行均发行了货币.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前,银行大量抛售库存大米及其他物资回收浙东币,并就地焚毁. |
壹角 |
1945 |
未见 |
未见 |
未见 |
未见 |
贰角 |
1945 |
额 |
蓝/白背 |
49×84 |
150-300-500 |
贰角 |
1945 |
额 |
蓝/白背 |
60×97 |
200-350-500 |
伍角 |
1945 |
额.收割 |
蓝/紫红 |
60×97 |
200-400-600 |
壹元 |
1944 |
额.秋收.额 |
蓝 |
50×105 |
280-500-800 |
壹元 |
1944 |
额.秋收.额 |
蓝 |
51×104 |
300-500-800 |
壹元 |
1945 |
额.春耕 |
赭/浅赭 |
66×125 |
300-500-800 |
壹元 |
1945 |
额.春耕 |
青棕/浅棕 |
66×124 |
350-550-850 |
壹元 |
1945 |
额.春耕 |
蓝棕/灰绿 |
66×124 |
350-550-850 |
伍元 |
1945 |
额.春耕 |
蓝棕/咖啡 |
73×138 |
400-600-800 |
拾元 |
1945 |
额.春耕 |
赭蓝/紫黑 |
80×152 |
300-500-800 |
拾元 |
1945 |
额.春耕 |
蓝绿/紫红 |
77×150 |
350-550-800 |
拾元 |
1945 |
额.春耕 |
蓝黑/蓝 |
78×151 |
350-550-800 |
贰角 |
1945 |
额.秋收 |
蓝/白背 |
58×94 |
400-600-900 |
贰角 |
1945 |
额 |
蓝/白背 |
84×49 |
200-300-600 |
伍角 |
1945 |
额.车水 |
绿/白背 |
58×95 |
500-700-900 |
壹元 |
1945 |
车水.额 |
蓝/白背 |
59×104 |
800-1200-1600 |
伍角 |
1945 |
额 |
白底蓝字 |
70×90 |
100-150-250 |
壹元 |
1945 |
额 |
浅红/白背 |
63×104 |
400-500-700 |
壹元 |
1945 |
额 |
白底蓝字 |
85×145 |
150-250-350 |
壹角 |
1945 |
额 |
蓝黑/红 |
63×102 |
200-350-500 |
贰角 |
1945 |
额 |
红棕/蓝 |
64×102 |
200-300-400 |
贰角 |
1945 |
额 |
蓝/白背 |
49×84 |
150-350-450 |
贰角 |
1945 |
额 |
蓝/白背 |
49×84 |
200-350-500 |
贰角 |
1945 |
额 |
蓝/白背 |
49×84 |
200-350-500 |
华南抗日根据地货币 |
琼崖东北区政府代用券
1941年11月,琼崖东北区政府成立,政府主席冯白驹.1942年春,区政府为了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活跃根据地经济,方便贸易,印发"琼崖东北区政府代用券"面值一种.流通于海南文昌、琼山、澄迈、临高、澹县等地.1944年收回. |
壹元 |
1942 |
额.农耕作 |
黑/蓝黑 |
未见 |
2000-5000-9000 |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货币 |
西北解放区货币 |
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于抗战中所发行的商业流通券,在西北解放区与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继续混合流通.同时,还续发了1946年、1947年"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面值三种.1947年10月6日,以西北农民银行币为统一单位的农币以1:1比例价收兑. |
壹千元 |
1946 |
大楼工厂 |
浅绿/浅褐 |
70×143 |
350-700-1200 |
壹千元 |
1946 |
大楼工厂 |
绿/紫 |
70×142 |
400-900-1400 |
壹千元 |
1946 |
农夫收割 |
蓝 |
73×164 |
300-600-1000 |
壹千元 |
1946 |
农夫收割 |
紫棕/蓝 |
73×162 |
800-1500-2300 |
贰千元 |
1947 |
延安塔 |
蓝 |
68×147 |
800-2000-3600 |
伍千元 |
1947 |
房工厂大门 |
红/蓝 |
62×130 |
150-500-900 |
伍千元 |
1947 |
房工厂大门 |
黑棕/蓝 |
62×131 |
350-800-1200 |
伍千元 |
1947 |
房工厂大门 |
紫/蓝 |
61×130 |
500-1000-1600 |
西北农民银行币
抗战胜利后,西北农民银行在抗日战争中发行的钞币,一直在西北解放区继续使用,1947年10月6日,西北农民银行与陕甘宁边区银行合并为西北农民银行,由喻杰任行长,并停止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的发行.此后,西北农民银行币即成为西北解放区的主币,续发"西北农民银行币"面值七种,流通于全西北解放区境内.1948年12月,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改为中国人民银行后, 即停止发行流通,并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以1元折合西北农民银行币2000元的比价收兑. |
壹百元 |
1946 |
额.牛马羊 |
紫棕/淡紫 |
67×132 |
900-3500-7000 |
壹百元 |
1946 |
额.牛马羊 |
绿灰/紫 |
65×128 |
1600-5000-10000 |
伍百元 |
1946 |
桥塔.额.额 |
紫/灰 |
66×127 |
200-500-1000 |
伍百元 |
1946 |
桥塔.额.额 |
蓝紫/绿 |
67×128 |
250-600-1100 |
壹千元 |
1946 |
船桥.额 |
蓝/红 |
68×142 |
80-300-500 |
贰千元 |
1947 |
额.牛耕地 |
紫红/绿 |
61×145 |
50-180-300 |
贰千元 |
1947 |
额.牛耕地 |
紫/绿 |
62×147 |
60-200-350 |
伍千元 |
1947 |
额.羊群 |
蓝/红 |
62×145 |
60-200-450 |
伍千元 |
1947 |
额.羊群 |
深蓝/红 |
63×147 |
30-180-400 |
伍千元 |
1948 |
树.额.塔 |
绿/红棕 |
60×145 |
900-1800-3000 |
伍千元 |
1948 |
树.额.塔 |
蓝/朱红 |
60×142 |
400-1000-1800 |
壹万元 |
1947 |
长城.额.长城 |
黑 |
67×148 |
650-1200-2600 |
壹万元 |
1948 |
树.额.塔 |
黑/黄棕 |
58×127 |
40-100-200 |
壹万元 |
1948 |
树.额.塔 |
黑/黄棕 |
58×127 |
35-90-160 |
壹万元 |
1948 |
打水浇地 |
蓝/紫 |
58×126 |
50-100-180 |
壹万元 |
1948 |
打水浇地 |
灰蓝/紫 |
58×126 |
30-80-150 |
伍万元 |
1948 |
骆驼.额.城楼 |
蓝/棕 |
58×125 |
8000-18000-45000 |
华北解放区货币 |
晋察冀边区银行币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边区银行在抗战中所发钞币一直继续使用,并续发新钞,总行发行面值五种,流通于晋察冀解放区,加印"冀热辽"版七种,流通于冀热辽解放区.1947年11月12日,晋冀鲁豫解放区与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1948年7月22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和冀南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嘀咕冀南银行币为华北本位币.晋察冀边区银行即停止发行边币,已发币同冀南银行币以10比1的固定比价混合流通在全华北解放区境内.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以1元比晋察冀边区银行币1000元比价兑收. |
壹百元 |
1946 |
亭阁景.额 |
红棕/褐 |
66×129 |
60-120-200 |
贰百元 |
1946 |
额.农夫打井水 |
红棕/紫红 |
68×128 |
100-200-350 |
贰百元 |
1946 |
额.农夫打井水 |
红棕/蓝 |
69×127 |
200-400-600 |
伍百元 |
1946 |
赶骡.额.马耕 |
浅棕/蓝灰 |
66×126 |
40-90-150 |
伍百元 |
1946 |
额 |
黄棕/朱红 |
67×128 |
50-100-200 |
伍百元 |
1946 |
额 |
红棕/红 |
66×129 |
100-200-400 |
伍百元 |
1946 |
牧牛 |
黄赭/赭黑 |
67×125 |
80-200-400 |
伍百元 |
1946 |
额.农夫收麦 |
赭/紫灰 |
70×131 |
120-300-500 |
壹千元 |
1946 |
马群 |
灰黑/黄棕 |
77×146 |
50-100-200 |
壹千元 |
1946 |
额.清河桥.额 |
黄棕/灰绿 |
67×134 |
50-100-260 |
壹千元 |
1947 |
额.亭.额 |
黑棕/棕 |
48×122 |
80-160-300 |
伍千元 |
1947 |
山前耕种 |
黑棕/赭 |
77×104 |
80-200-400 |
伍千元 |
1947 |
额.帆船 |
黑紫/浅棕 |
48×123 |
40-80-150 |
加印"冀热辽" |
拾元 |
1946 |
额.火车 |
红/紫 |
60×112 |
300-500-900 |
拾元 |
1946 |
额.火车 |
红/紫 |
60×112 |
350-600-960 |
壹百元 |
1946 |
额.田间 |
茶绿/紫红 |
74×134 |
1200-2600-6000 |
贰百元 |
1946 |
火车.额 |
浅赭/茶绿 |
67×130 |
1100-2500-4500 |
伍百元 |
1946 |
农作.额.农作 |
赭棕/浅棕 |
65×127 |
100-300-500 |
壹千元 |
1947 |
额.驴水车 |
黄紫/棕 |
62×142 |
70-200-400 |
贰千元 |
1947 |
山桥.额 |
黄绿/棕 |
64×146 |
60-150-300 |
贰千元 |
1947 |
山桥.额 |
黄绿/棕 |
63×146 |
80-200-400 |
伍千元 |
1947 |
树石桥.额 |
黄棕/棕 |
58×140 |
40-100-150 |
伍千元 |
1947 |
树石桥.额 |
黄紫/浅棕 |
59×141 |
80-150-200 |
冀东解放区各专署.县地方流通券
解放战争时期,冀东行暑为弥补冀热辽币发行之不足,于1946年1月,批准下辖各专署、县发行地方流通券,以调剂市场,保障金融运转.规定地方流通券与晋察冀边区币等价使用,流通限于各自辖境内.因这些流通券流通时间短,使用地区有限,实物留世少,现暂发现以下券: |
伍拾元香河县流通券 |
1946 |
额.城楼.额 |
红/棕 |
65×129 |
600-1500-2600 |
壹百元香河县流通券 |
1946 |
长城.额 |
蓝/绿 |
74×148 |
600-1300-2300 |
伍拾元宝坻县流通券 |
1946 |
火车 |
棕/红 |
60×121 |
1800-3000-未见 |
壹百元宝坻县流通券 |
1946 |
帆船 |
蓝/灰黑 |
57×117 |
1500-2300-未见 |
伍拾元晋察冀东第十四专署流通券 |
1946 |
天坛.额 |
红/蓝 |
51×102 |
2600-4600-未见 |
伍元冀热辽第十七专区边币流通券 |
1946 |
山房.额.塔 |
红/绿 |
63×108 |
1500-3300-未见 |
拾元冀热辽第十七专区边币流通券 |
1946 |
农作.额.农作 |
红/绿 |
63×107 |
1500-3500-未见 |
伍拾元冀热辽第十七专区边币流通券 |
1946 |
农田.额.插秧 |
紫/绿 |
64×120 |
1800-4400-未见 |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