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惊鸿一现的红色货币
作者:刘扬  文章来源:中国钱币在线  点击数5509  更新时间:2005/8/3 12:42:14  文章录入:刘阳  责任编辑:admin
惊鸿一现的红色货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率红五军开创了以湖北阳新为中心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在现阳新县龙港镇建立了鄂东南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以龙港为中心的苏区农民银行,并先后在湖北大冶、通城、通山,江西武宁、瑞昌等地设立了农民银行分支机构,在苏区境内统一发行货币,办理存、贷、汇业务,形成了鄂东南(包括江西几县)苏维埃区域金融系统。
  在人行阳新县支行原行长何敏家中,我们看到一张发黄但保存完整的纸币,纸质为道林纸,木刻横排印刷,印工较为精细,纸币正面绘有红星图案,图案中间标注纸币面值“伍串文”,上方印“鄂东南苏维埃农民银行”字样,下方注明为“可兑双元”,票面右侧编印号码,在纸币反面印制当时苏区宣传政策文字。何敏介绍,当时苏区货币命名为“铜制钱兑换券”,以制钱中的“文”为货币计量单位,苏区前期货币面值有壹佰文、伍佰文、壹串文、贰串文、伍串文几种,以千文为串,六串折合当时银圆壹元。在苏区后期(1932年3月),农民银行发行了“拾串文”大面额票币,主要用以收兑各区分行发行的小额票币。
  苏区在1930年初正式由阳新的大凤、福丰、龙燕等农民银行分支机构发行“铜制钱兑换券”,之后,武宁、大冶、金龙等县区农民银行分支机构相继发行货币,其各自发行办法是根据当时苏维埃政府没收地主豪绅资财的多少发行同额纸币。纸币初始是手书印刷,后为木刻,1930年冬,红军攻入阳新县城获石印机一台后,阳新龙港、太子庙的农民银行分支机构发行的“铜制钱兑换券”印制亦改为石印。
  在苏区前期(1929年-1931年),其境内只准流通“铜制钱兑换券”,当时的银元、铜元、法币等敌占区流通货币禁止在苏区流通,对苏区民众持有的银元、铜元、法币等由农民银行只收进不付出,以备红军持往敌占区购物之用。同时,为活跃苏区经济,对境内商贩到敌占区进行贸易时,规定要经苏区政府批准,到农民银行以苏区货币兑换外地通用货币,货币购回后,还要检查货物是否与兑换的货币同等价值。农民银行的信贷、结算、税收统一使用苏区货币办理业务,因而信用较高,苏区群众亦乐于使用,境内物价亦平稳(当时35串文“铜制钱兑换券”可购白米一石)。到1931年末,苏区农民银行共发行“铜制钱兑换券”四百二十万串文,有力支持了红军作战所需和苏区生产。
  鄂东南苏区“铜制钱兑换券”纸币,是我党较早发行的一种货币,虽然在我国金融史中犹如惊鸿一现,但为艰苦卓越的革命战争做出了贡献,是我国金融史中宁记毋忘的一笔。 金融时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