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多年,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des)曾为判断一顶皇冠是否纯金做成的而发愁。他在浴盆里洗澡的时候发现了被后人称为"阿基米德比重"定律: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从而圆满的证实了国王定做的皇冠是否纯金做成的。那么,黄金的纯度究竟如何表达呢?
1、用“k金”表示黄金的纯度
国家标准GB11887-89规定,每开(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缩写,常写作"k")含金量为4.166%,所以,各开金含金量分别为(括号内为国家标准):
8k=8*4.166%=33.328%(333‰)
9k=9*4.166%=37.494%(375‰)
10k=10*4.166%=41.660%(417‰)
12k=12*4.166%=49.992%(500‰)
14k=14*4.166%=58.324%(583‰)
18k=18*4.166%=74.998%(750‰)
20k=20*4.166%=83.320%(833‰)
21k=21*4.166%=87.486%(875‰)
22k=22*4.166%=91.652%(916‰)
24k=24*4.166%=99.984%(999‰)
24k金常被认为是纯金,成为"1000‰",但实际含金量为99.99%,折为23.988k。
2、用文字表达黄金的纯度
有的金首饰上打有文字标记,其规定为:足金--含金量不小于百分之九十九。
我国对黄金制品印记和标识牌有规定,一般要求有生产企业代号、材料名称、含量印记等,无印记为不合格产品。国际上也是如此。但对于一些特别细小的制品也允许不打标记。
3、黄金成色鉴定小口诀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各种不同成色的黄金,其颜色和光泽和各不相同的,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总结出了黄金(清色金)成色口诀――“七青、八黄、九带赤(或九口赤),四六不呈金”。
七青,是指七成(含金70%)的黄金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为青黄颜色。
八黄,是指八成(含金80%)的黄金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为正黄色。
九带赤,是指九成(含金90%)的黄金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为正黄中的颜色为赤黄金。
四六不呈金,是指成色低于六成(含成60%)的黄金,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已不是黄金所具备的颜色了,六成以下的黄金为白中微黄色,四成以下的黄金,其颜色则完全泛白了。
根据黄金的颜色,光泽判断黄金的成色,是鉴定黄金成色的可靠的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