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卷由来简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403  更新时间:2007/10/17 22:59:46  文章录入:刘扬  责任编辑:刘扬

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卷

外汇兑换券发行始于1980年,至1995年停止流通,历时15年。其1994年1月1日起开始停止在社会上流通使用,银行开始开办兑换业务,一直到1995年6月30日停止兑换。

  外汇兑换券并非真正的货币,只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是国家授权中国银行于1980年4月1日起发行的一种替代外币在我国流通、与人民币等值的购物凭证。外国旅客、华侨、港澳同胞、驻华外交、民间机构及其常驻人员等可用外汇向银行兑换外汇券,用于旅馆、饭店、指定商店购物和支付劳务费用。外汇兑换券共印制七种面额,九个版别。七种面额分别为一角券、五角券、一元券、五元券、十元券、五十元券、一百元券。另外,该外汇兑换券采用了五星水印、五星和火炬水印、国徽图案水印,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防伪技术和制作工艺,制作成本高、防伪能力好、市场上几乎没有伪品。


  外汇兑换券中最为稀罕的是50元和100元两种高值券,其中又以1979年版的50元券最为珍稀。目前在市场已属不多见的珍品了。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环境,该外汇兑换券在使用与流通方面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使用人群的狭窄,使用地域的不宽泛,多流通与使用在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地域。而且该券大都在大中城市流通,小城乡很少流通以及使用。由此,也使得其滞留区域和沉淀区域很小。而且由于1995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外汇券停止流通,当时人们尚不想着自己留下几张纪念,大多数人在6月30日之前已兑换成人民币,散落在外的相当少,这与第三版人民币形成强烈对比。更要说的是,当时外汇兑换券采取的是限量发行的方法,并限于国内流通,最后又限时收回且进行销毁。国家在停止流通时做了大量的回收宣传工作,目前沉淀于个人手中的全品相外汇券已相当少。


  就收藏与投资的地位来讲,在纸币方面,人民币可谓是最具热度与群众基础的,其次可推外汇兑换券与国库券。而外汇兑换券一直有“第三套半人民币”的美称,可谓也是占据着整个纸币收藏与投资领域的一席之地的。


  就存世量而言,外汇兑换券显然要比第三套人民币要少得多。而无论是从与第三套人民币进行比较来看,还是就外汇兑换券本身的量价比来看,外汇兑换券都是明显的量价背离、价值低估,潜力有待挖掘与承认。就整套外汇兑换券讲,笔者最为钟爱的还是低面值的一角券与五角券,量少、经典、价低、精致,简单总结一句就是———物美价廉,收藏、投资、把玩、欣赏皆佳。


  另外,可以说任何一种货币及有价证券也是一种文化与信息的载体,这点在外汇兑换券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券上的“中国银行”四字是由郭沫若题写的,使得该外汇兑换券更显相当艺术性。券上的图案也都是祖国的名景古迹,亦颇具观赏性,包括天坛、西湖、黄山、长江巫峡、桂林山水、万里长城。此外其印刷、设计、纸张与颇为考究,是个相对独立的板块。


  1994-1995年外汇兑换券兑换前夕,全套价格为400元上下,停止兑换后随即升到900元附近,1997年邮市高潮其爆涨到4500元。2000年8月最低到1300元。该外汇兑换券市价长期在低价圈附近徘徊,目前也处在低价圈内,值得关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