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钟非彼钟,钟声同悠扬--赏析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5组金银纪念币
作者:张健初,本文刊载于提前出版之《钱币》报2007年2月下旬刊(春节贺岁版)。
《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大全》介绍1996年的金银币,说“发行项目较多,金银币购买收藏升温,国际钱币博览会再次盛况非凡,中国金银币市场异彩纷呈。”项目之中,自然也包括“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5组。
实事求是评价,轰轰烈烈开场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经过长达5年时间的跋涉,到这一年,已经显得很疲倦了。同样实事求是评价,从金银币设计看,它的质量不仅没有下滑,反而有一定的出新之处。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乐器”。
按币面文字的解释,乐器发明发现于“公元前十一世纪”,但距今大概14万年前,巫山奉节人就发明出了石哨,它是是人类最早运用空气动力学制造出来的吹奏乐器。距今8000年前河南贾湖中文化又有八音骨笛等吹奏器。真正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乐器种类已经多达12种,如钟,如磬,如鼓,如铃,等等。至春秋战国,有文字记载的乐器,已增至80多种。金银币“乐器”的画面,没有平铺直述展示乐器本身,而是通过3位歌伎的演奏,将我们带到了乐器演奏的优美意境。画面上,3位歌伎神色专注,神态各一,很明显,她们自己也深深陶醉在音乐之中。古代乐器以制作材料分类,有金、石、土、革、丝、木、瓠、竹等8类,合称为“八音”。 金银币“乐器”上的乐器,只有5种,3位歌伎吹奏的,为竹类和瓠类,远处摆放的乐器,则为丝类。金类的编钟,石类的玉磬,土类的埙,革类的鼓,木类的木鱼等,虽不在画面之中,但从画面营造的氛围里,我们仍能感受到钟的悠扬,磬的深远,埙的低旋。金银币“乐器” 的设计,流畅却富有内涵,简洁但不失生动。画面上的3位歌伎,从身上的服装到脸上的神情,以及吹奏乐器的姿势,不仅形似,更有入木三分的神似。
天文钟也是钟,但它不是乐器,而是一种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天体时空运行的仪器。它是把动力机械和许多传动机械组合在一个整体里,利用几组齿轮系把机轮的运动变慢,使它经常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和天体运动一致。天文钟既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我们现在用的钟表,就是由此演变而来。金银币“天文钟”的画面,为北宋苏颂创制的水运仪象台,它为木结构建筑,底部为正方形,下宽上窄。其高36.65尺,宽21尺。水运仪象台共分三层:上层放有观测天体的浑仪;中层是演示天象的浑象;下层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转而报时的计时仪器,核心部位的机械装置,为“昼夜机轮”。英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由此认为,中国在14世纪欧洲发明钟表以前,“就已有了装有另一种擒纵器的水力传动机械时钟。”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十一世纪杰出的天文仪器,它既是钟表的祖先,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但从金银币设计角度,“天文钟”是不成功之作,其“败”所在,就是太实太满。画面上,一远一近,安排了两个天文钟,近景的天文钟,还详细展示了其内部结构。即便如此,也就罢了,但设计者仍不满意,又在画面上方加了表示天体运动的行星,在画面下方,另点缀有四五个观看或者工作者。可能设计者想全面介绍天文钟,因此面面俱到,生怕遗漏掉什么。结果是意思清楚了,是但钱币设计的艺术性,也在其中流失了。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简单的天文钟的图解,而不是一个生动的金银币画面。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5组共有5款,另外3款的题材,分别为“马具”、“船舵”和“索桥”。5款金银币均为1金1银两个品种,其中金币的面额为50元,规格27毫米,重1/2盎司,发行量1200枚。银币面额5元,规格36毫米,重22克,发行量15000枚。金银币均由沈阳造币厂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