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胡锦涛出席庆祝大会
作者:中国金币…  文章来源:摘自《人民日报》  点击数2903  更新时间:2006/7/3 18:15:31  文章录入:刘扬  责任编辑:刘扬
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胡锦涛出席庆祝大会

    钢铁巨龙穿越莽莽雪域高原,青藏铁路造福沿线各族群众。经过10多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的艰苦奋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7月1日上午,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同时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格尔木市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建设青藏铁路的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团结奋斗。
  胡锦涛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青藏铁路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青藏铁路建设的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各有关方面人士、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胡锦涛说,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现在,经过全体建设者和各方面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几代中国人特别是沿线各族干部群众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胡锦涛指出,青藏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工程十分艰巨。修建这样一条铁路,不仅是对我国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检验,也是对人类自身极限的挑战。在5年的建设过程中,全体参建人员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奋战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上,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胡锦涛强调,从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得到许多重要启示。第一,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第二,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第四,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
  胡锦涛指出,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铁路部门要切实管好、用好青藏铁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青藏两省区要抓住有利时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形成具有地区优势和民族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同铁路部门和青藏两省区一道努力,把青藏铁路沿线逐步建设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地区。
  庆祝大会后,胡锦涛为青藏铁路首趟旅客列车开通剪彩并在青藏铁路沿线进行了考察。胡锦涛在考察中强调,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要紧紧抓住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努力推动西部大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庆祝大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出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周永康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拉萨会场出席庆祝大会,并为从拉萨开出的首趟旅客列车剪彩。
  庆祝大会上,青藏铁路建设者代表、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拉有玉,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等先后发言。
  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负责同志,铁路建设者代表,各族各界群众等共3000余人,分别在格尔木、拉萨参加了庆祝大会。
  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84年投入运营。2001年6月开工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各参建单位和广大铁路建设者顽强拼搏,勇克难关,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使这一钢铁大动脉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创造了多项世界铁路之最。(摘自《人民日报》 中国金币网编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