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溯抗币历史 忆烽火年代
作者:刘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69  更新时间:2006/5/8 23:00:50  文章录入:刘扬  责任编辑:刘扬
溯抗币历史 忆烽火年代
  “抗币”也叫“边票”、“边币”,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所发行的货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全民族联合抗日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和扩大了大片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些根据地为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和抵制敌伪钞的侵入和流通、保护根据地人民的财富,都分别设立了自己的银行,以根据地的物资为保证,发行了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货币。
  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先后建立了数十个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华北、西北地区各根据地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边币”;华中地区各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抗币”;华南地区根据地银行等发行的货币也有被称为“代用券”、“地方流通券”的。这些货币也可以统称为“抗币”。
  陕甘宁边区发行有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边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三种货币,共几十种版别。晋绥抗日根据地发行有兴县地方农民银行币和西北农民银行币。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银行先后发行了不同面额及版别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币54种。此外,晋察冀边区第七行政区、冀中第五行政区、冀中各县、河北宝坻县以“合作社”、“银钱局”或县政府的名义发行过流通券。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冀南银行和鲁西银行在抗日战争时期,共印制了冀钞22种、本票8种、鲁钞36种、定期流通券23种。浙东抗日根据地还发行了小面额的金属抗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在1937年至1945年间共发行各种形式的“抗币”600余种。这些货币为支援抗日战争、发展根据地的工农业生产、活跃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稳定根据地的金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各根据地物资极为匮乏,由于印刷技术水平不高,各种“抗币”印制得不太精致,大多比较粗糙,好品相的不多见。抗币发行范围不大,加上频繁的战事、动荡、迁移等原因,存世数量越来越少,这就决定了其投资前景非常广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抗币”并不太引人注目,其收集者也仅限于一些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等单位。目前“抗币”已引起越来越多纸币收藏家的重视,国内不少有远见的纸币收藏家把投资热点逐渐转移到“抗币”上来。今所见“抗币”,以晋察冀边区银行、冀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等发行的钞票居多,平均每张60元左右,而其他银行和机构发行的钞票和流通券存世极少,如江淮银行伍元、淮南银行拾元等,每张身价3000多元。上党银号的一角、二角每张价值4000元左右。(《中国商报》叶真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