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收藏者梦寐以求的“十二珍品”
作者:刘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532  更新时间:2006/3/7 21:57:02  文章录入:刘扬  责任编辑:刘扬
收藏者梦寐以求的“十二珍品”


  新疆经济报自2月22日刊发了《“一万元”买一辆大卡车》的有关第一套人民币收藏的相关稿件后,有收藏爱好者打来电话询问有关该套人民币中号称“十二珍品”钱币的一些情况。为此,记者走访了首府一些收藏爱好者和收藏界的业内人士。
  据收藏业内人士谢伟景说,第一套人民币中被誉为“十二珍品”的纸币分别为:面额为20元的“打谷场”;面额为50元的“水牛图”;面额为100元的“帆船”;面额为500元的“瞻德城”;面额为1000元的“牧马图”(票背面为维文版);面额为5000元的“牧羊图”、“蒙古包”和“渭河图”;面额为1万元的“驼队图”和“牧马图”(票背面为蒙文版);面额为5万元的“收割机”和面额为50万元的“新华门”。
  2月24日、25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收藏者能够存有“十二珍品”中的三四张已实属不易了,更不要说集齐12张。一位初来新疆的内地收藏者告诉记者:“我听说在新疆可以找到‘瞻德城’和‘骆驼队’,所以就来了。”的确,为了尽力集全这些珍品,许多收藏者都是友通四海。
  “十二珍品”之所以成为收藏领域中的“贵族”,主要是因为其发行时间短、数量少等原因。而其中票背有蒙文和维文的6种纸币则又因为其使用范围较小进一步增添了收藏的难度。
  据了解,由于1951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关内、关外币制的命令。当年5月发行印有维文的人民币两种,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的流通券,11月发行印有维文人民币4种,限期收回新疆省银元票。这6种票分别于1955年4月1日和1955年5月10日停止使用。如,当时新疆受地区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货币流通不畅,加上在新疆的印钞量又特别少,所以很难有这种纸币流入南方。有相关专家预测,在国内所有省(区)、市、县很难找到50张“瞻德城”。存世量的稀少让每一个钱币收藏爱好者都不惜财力、物力而竞相寻找、收藏。
  除了上述6种珍品外,其它6种藏品也各具特色,深深抓住了收藏者的心。“这十几张珍品的版面风景各有不同,每一张的背后都有东西可挖。”首府民街的一位收藏者告诉记者。而首府红山一位收藏爱好者的言谈也道出了它们吸引收藏者的原因:“它们的画面或动物或风景或建筑,但不管是什么都很有历史意义。”
  为了进一步突出它的设计特色,一位收藏界的专业人士以20元的“打谷场”为例说,该券主色为浅蓝色和深蓝色。从其券面可以看到:农村打谷场上一片繁忙的景象,毛驴拉着石碾在碾压打谷,农民随着驴子碾压过的秸秆,一批又一批地翻秸收谷,场边有大粮囤,整个场面洋溢着翻身当家的农民享受着丰收喜悦的气氛。
  据了解,在这“十二珍品”中,1万元“牧马图”、5000元“蒙古包”、500元“瞻德城”、1万元“驼队图”为收藏难度达到五星级以上的瓶颈品种,因此被业内人士誉为“绝品四珍”。第一套人民币中的“十二珍品”因为各种原因,能存于世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但是它们各方面的收藏亮点却已经牢牢抓住了收藏者的心。(《新疆经济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