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邮政铁腕治市
作者:刘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82  更新时间:2005/11/27 12:59:37  文章录入:刘扬  责任编辑:刘扬
 中国邮政铁腕治市


来源  :经济视点报/杨霄  


  日前,《经济视点报》记者从河南省集邮公司获得消息,国家邮政总局10月中旬正式在内部下发文件,近期暂停印刷和发行普通通信邮票,加大纪念、特种邮票的社会消化使用。与此同时,河南省集邮公司总经理秦国 生还透露,2005年新邮发行总量将在今年发行的基础上缩减10%。

  “打折票”的命运史

  “中国邮品投资市场历经了十多年寒冬,终见曙光。”11月22日,当记者将此消息告知一位有着20年邮龄的投资者时,他发出了如此感慨。

  事实上,中国特有的“打折票”,曾给邮票投资者带来了十多年的创伤。

  1992年至今,“打折票”就是邮市上最流行的词。在2003年的郑州邮币卡市场上,记者曾目睹了卖邮票的摊位将1992年后所发行的纪念、特种邮票在整套、整版、整包地打折销售,个别邮票甚至低至3折。这给数千万中国邮票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

  在2004年的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30多位人大代表联名提案,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坚决杜绝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邮资票品长期深幅打折。

  一时间,恢复邮票、邮品的正常价值,治理、复苏中国邮市正常投资功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打折票”产生的根源在哪里?

  从1991年以后,国家邮政总局在纪念、特种邮票的规划发行数量上出现了失误,集邮邮票供大于求,造成邮市长期低迷,这势必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新邮打折就是有力的说明。

  与此同时,邮政系统内部人为地将纪念、特种邮票从实际流通的邮资凭证中游离出去。例如,某些区域邮政部门限制纪念、特种邮票的社会使用。因此,所谓的减量已失去了实际意义,纪念、特种邮票存世数量积压了10年之久。

  邮市命运转折点

  2003年,看到高度膨胀的邮市与邮民队伍的快速萎缩已到了危机的边缘,国家邮政局决心彻底治理邮市。当年年底,国家邮政局放开了邮票的使用范围,允许包裹贴邮寄送。

  2004年,新邮的发行让邮民耳目一新,新邮不但减少了邮票的发行套数、发行总量、邮票选题的审核,更降低了纪念、特种邮票的面值,用意自然是加大流通的方便性。

  2004年6月,国家邮政总局将1992~2001年的纪念、特种邮票在全国的库存正式销毁,总面值达30多亿元。此举一出,全国邮市涨声一片,连5折以下邮品的价格也全面开始解冻。

  2005年,新邮的发行继续减量,大套票《洛神赋》、《清明上河图》上涨市价的70%,面值6.4元的《奥运吉祥物》在上市当天涨了4倍多,刚刚上市的《生肖瑰宝》,因是猴票宗师黄永玉的再度出山之作,更是有价无市。河南邮市行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一些前期的热门品种也开始有批量资金介入的迹象。

  对于此次国家邮政总局停印普通通信邮票,秦国生称,国家邮政总局的做法,不仅是邮政改革的重要起点,更是激发邮票投资者热情的重大举措。

  那么,这种做法是否能说明,邮政部门虽然在去年销毁了1992年~2001年发行的纪念、特种邮票库存之后,这批邮票的存世量依然很大呢?秦国生并未给予正面回答。而郑州市邮币卡市场的邮商则透露了一些细节:去年销毁的纪念、特种邮票的存世量仍然居高不下,若想真正有效地消化,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

  早在2002年,就有邮民上书国家邮政总局拯救邮市“良方”:销余票、广贴票、停普票。如今好在这三大愿望都得以实现,郑州邮票投资者纷纷奔走相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