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艺术品收藏热潮涌动(刘志良)
作者:刘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42  更新时间:2005/9/6 16:24:36  文章录入:刘阳  责任编辑:刘阳
艺术品收藏热潮涌动(刘志良)

近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热潮涌动,一浪高过一浪。继国内书画拍卖市场陆俨少的百幅册页6930万元成交后,今年7月底,在中邦国拍集团举办的2005夏季大型书画拍卖会上,书画大师张大千的山水画《江山万里图》拍出了7300万元的新高。为何我国艺术品拍卖不断创出好成绩,这是因为这个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买方市场,进行艺术品投资者已不止是收藏家,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已开始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
  外资银行介入
    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收藏正在成为外资银行展开竞争的又一重要市场。这是前不久东方国际拍卖公司举行的“金融与收藏”研讨会上透露出的信息。此次金融与收藏研讨会上,有40多家外资银行对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一家英资银行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表示,在国外,银行资本投资艺术品市场较为普遍,如一些欧美和日本的银行除了做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外,也会涉足古董和字画市场,同时他们也认可这些古董和字画做为贷款的抵押品。
  此次金融与收藏研讨会的主办方、东方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吴淳表示:“任何一个产业如果没有与金融资本密切结合都难以迅速发展,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据有关资料显示,关于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品投资,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国家的银行,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国外银行一般每年都会拿出利润的3%用来收购艺术品,如德国银行目前在全球有1500家分行,主要的250家分行均已有公开收藏,而收藏年轻艺术家、现代艺术、德语系艺术家作品3项一直未变。目前该银行收藏作品已超过1万件,比德国现代美术馆收藏品还多。尽管未出售,但对企业形象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对于中国的艺术品,这些外资银行还是相当审慎的,并不轻易出手收购。一位德资银行人士分析说,主要是他们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不太熟悉,也不清楚中国艺术品的价值。相对于目前国内的银行,金融资本与艺术品投资尚处于割裂状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内某银行北京分行行长表示,国内银行涉足书画古董等艺术品市场短期内不大可能,一是政策的制约,二就是艺术品市场的“配套机制”的缺失,最主要的是藏品真伪没有权威机构鉴定和把握。把书画抵押到银行贷款更不大可能。目前用书画艺术品抵押筹资只能在典当领域中实现。
  热心于把金融资本引入艺术品市场的吴淳也承认,要解决收藏金融化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我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首先,对艺术品的真伪鉴定制定有关法规,对被国家认可的鉴定专家鉴定的结果进行立法保护;二是对艺术品的鉴定要增加科技含量,通过专家、高科技手段和设备来鉴定,保证鉴定的准确性。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普遍被低估,如果有金融资本介入艺术品领域,可能外资银行最先进入。但前提是中国的国力持续增强,艺术品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如果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能介入中国收藏市场,则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将有可能有迎来新一轮的高涨。
  浙商转身
    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既有经济实力也有文化底蕴,“浙军”在经济领域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股市到房地产,再到艺术品投资,无一不见浙人的身影,现在收藏“浙军”已经成为中国收藏界最活跃的力量。一场由浙江博物馆等主办的“盛世藏宝—2005浙江民间收藏品义务巡回鉴宝活动”于5月14日正式推出,历时两个月左右,义务鉴宝范围覆盖全省。
  按国际通行的说法,一个国家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条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000—2000美元,而中国沿海地区和内地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已达到这一水平。去年,在北京及国外的大型拍卖会上,许多重量级的拍品都被浙江的买家高价收走。他们像炒房一样,由浙商特别是以温州商人为主联手组成的几个投资团体,正在悄悄进军收藏品拍卖市场。
  不少实业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包括艺术品在内的各类收藏品。业内人士认为,收藏品市场与房地产、股票市场向来保持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景气,投资过热的楼市又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开始呈现降温趋势,很多人弃房而转投艺术品收藏,这也体现了“浙商”随机应变的特色。
  “掌眼”兴起
  由于艺术收藏品容易兑现,因而热钱涌入艺术品市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少拍卖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品拍卖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除了为公司征集拍品、组织拍卖之外,也在扮演着另一个角色,就是为一些投资客选择合适的艺术品进行投资,在圈内被称为“掌眼”。“掌眼”队伍除了拍卖公司的专业人员,很多画家、画廊经纪人和一些艺术品投资专家也加入进来。业内人士估计,在浙江已经有两三百人替人“掌眼”。“掌眼”队伍的兴起,起因是很多有实力的“门外汉”进入艺术品市场,这其中很多就是原来的房产商和炒房客。他们有资金,但没有专业技能,不懂艺术品的真假却又想在这个市场淘金,所以只好聘请那些懂行的人做投资参谋。据一位“掌眼”透露,眼下这个隐性群体的收入相当高。一般来说他们有两种提成方式:在投资金额中按5%—10%提成;或者按实际收益金额的20%—30%提成。从这个提成额度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投资客既然肯把投资金额的5%—10%给“掌眼”,说明他们对于艺术品投资的预期收益要远远大于5%—10%。业内人士分析,“掌眼”的大量出现是大量热钱砸入艺术品市场的表征。
  企业家投资热情日浓
    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已将部分资金用于投资艺术品收藏。
  在16分钟花掉6930万购得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的南京天地集团懂事长杨休,在2004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以12亿元身价排名第126位。据说,杨休已经专门成立了南京东方投资集团,把旗下所有文化产业类的投资项目集中在这一个集团公司名下,希望文化产业在集团中占一席之地。一位收藏研究人士称,自从陆俨少的画册高价拍卖以后,陆的其它作品价格上涨得很快。更有业内传闻,杨休巨资拍得的陆俨少画册已经作价高达1.3亿元。
  天地集团正在筹办一家民营博物馆———长风堂博物馆,而且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最大的书画收藏馆。这是杨休与其他三位企业家合资开设的,杨休占70%股份。杨休说:“开博物馆一方面是我的个人爱好,另外,也是天地集团在文化产业的尝试。”杨休还预测:“以前中国书画的价格一直被低估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家财富的增加,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上升是有很大空间的。不出30年,中国画的价格能赶上西洋画。”
  由此可见,大量资金涌入给中国收藏品市场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其上涨空间还很大。但这须在一个良性的、规范的环境里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2005年09月02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