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钞换完了——有市民质疑,谁走漏兑换点消息?
来源:南方都市报
|
昨天,在广州一家奥运纪念钞兑换点外,人流散去一片狼藉。 | 本报讯 广州市民在昨日迎来了第二批奥运纪念钞,不少市民提前到前日下午赶往兑换网点排队,有的市民则是昨日上午才得知消息,赶去已是“人去钱空”。
针对这种情况,不少市民提出疑问,按要求,兑换网点要在当天开业前1小时公告,为什么不能提前公告?为什么有人能提前“扑准”网点排队?
昨日,记者以电话和手机短信等方式联系有关银行负责人,截至发稿尚无回音。
通宵排队
摆开啤酒小菜火爆不乏轻松
昨日上午9时30分,中、农、工、建、交五大银行在指定网点对外发放纪念钞共5000套;10时30分,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在指定网点发放纪念钞共900套;下午2时30分,浦发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在指定网点发放纪念钞共900套;下午3时30分,农信社、广州市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在指定网点发放纪念钞共1200套。
与上次相比,昨日发行的纪念钞不光有钞票,而是与3枚面值1元的奥运纪念币打包发行,总数8000套,每套兑换价格为13元。
据有资格发放纪念钞的银行网点介绍,按照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规定,网点要在昨日当天,开业前1小时对外张贴公告。但这种突然袭击,却未能阻止市民的排队大潮。
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最早出现排队潮的网点是广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的网点,为前日下午4时。从那时开始,拎着小椅子,带着食物的市民就开始赶赴银行网点。
昨日凌晨时分,天河北工商银行粤秀支行营业前,守候兑换奥运纪念币的市民排起的长龙已延绵到龙口西路。在这个500多人的队伍中,不少市民搬来家中的凳子,围坐在一起打扑克消磨时间。有些男士拿出啤酒、小菜,对饮聊天。整个场面既火爆又轻松。
市民质疑
为何不早通知为何有人先知
昨日上午10时30分,市民颜先生才赶到工商银行海印支行。工作人员告诉他,号已派光了。据颜先生介绍,上午他在网上搜到了有纪念钞发放的消息,因此从赤岗赶了过来。但跟那些头一天晚上就排队的市民比,他明显迟了很多。
颜先生很不解:银行为何不提早一天通知呢?纪念钞发行量少,大家都知道,但在哪个网点发放,发行量是多少,总可以让市民先知道。
在兑换纪念钞的队伍已经快散去时才赶到银行网点的简女士也很气愤。她拉住记者详细打听,到底有哪几个银行网点可以兑换纪念钞。
围在银行门口的范小姐也是迟迟不肯离去。她说,刚看到工行门口贴出告示,说下午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有兑换,但具体是哪个网点,有多少张可以换都没写。所以她也不知该要去哪一家才好。
看到记者站在银行门口,有几个市民主动围了过来。其中一位女士问记者:那些换到纪念钞的人是怎么知道消息的?为什么他们头天夜里就能过来排队?一位阿婆说,前晚看到银行门口有人排队说可以换纪念钞,因为没有看到有正式通知,她还不信,结果昨天再过来,纪念钞都被换走了。“那些人是怎么知道的啊?”众人问记者。
专家说法
突然公开是好意可惜做得不彻底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为何不提前一天将兑换纪念钞的银行网点及数量公之于众呢?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商学院金融系货币银行教研室教授李建浔表示,纪念钞的发放程序,一直以来都没有明文规定。也就是说,可以提前通知,也可以临时发放。
由于这次纪念钞的主题重大,影响深远,老百姓关注度特别高,因此从安全和稳定大局的角度讲,不提前通知而突然发放有一定的必要性。市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不会去排队,这样就避免了大面积踩踏等事故的发生。
但实际的情况又怎么样呢?据记者采访发现,每家指定发放纪念钞的银行网点都是提前十几个小时就涌现了排队潮。这些排队潮也不是盲目地布局,而是准确地出现在全广州城仅有的十四五家银行网点。而且包括9家新增网点。
对此,李建浔表示,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就表示有人提前泄漏了消息,导致大量知情人提早去排队。不仅出于安全考虑的初衷落空,而且产生了“不公平不公正”待遇之嫌。
在不提前通知、大家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换到与没换到都纯属偶然,老百姓还能接受。但有的人却能提早到正确的银行网点去排队,那就是在偶然中出现了必然,这样就不正常了。
针对市民们的疑问,记者昨日尝试以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联系人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采访,截至发稿对方尚无回音。
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由于银行没有提早通知,银行附近的居民反而受益。一位拿到纪念钞的姚女士告诉记者,她就住在工行海印支行对面街的楼上。她天天站在阳台往下看,只要发现银行有动静,就马上过来。前日傍晚,她“侦察”到银行又排了很长的队伍,于是一边通知亲戚朋友一边过去占位。到了昨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她果然换到了一套纪念钞。
河北工商银行粤秀支行营业厅前,家住龙口东的蔡庆贤排在队伍的第一位。蔡庆贤说,前日下午8时许,他就赶到营业厅前排队。“没有想到我是第一个。”蔡庆贤说,他本人做五金生意,与银行常有业务往来,因此得到“内部消息”。
采写:本报记者 伊晓霞 涂峰 实习生 汪贝 郭豫丹
摄影:本报记者 刘可 范舟波 |